误区一:家长只关注身高,却不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
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家长说不清楚孩子既往的生长记录。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定期监测孩子身高和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误区二:总觉得孩子矮小是晚长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当孩子身材矮小(身高低于标准值的第3百分位)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 如果发现孩子有了生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才开始就诊,身高改善的机会已经渺茫了。
误区三:吃的越多、越好,身体长的越快
以前的孩子发育不好,身高矮小,多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而营养过剩还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可以表现的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会促进骨骺提早闭合,影响终身高。所以家长也应注意儿童营养均衡,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
误区四:忽视运动及睡眠对身高增长的促进作用
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重视每年体检数据,了解孩子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如果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或生长速率缓慢,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科学干预。建议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段(8~10岁的女孩,10~12岁的男孩)做一次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不仅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帮助家长及早发现问题。此外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对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家长们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开始,不是单单关注一些流传的“不能吃炸鸡”“不能喝豆浆”这些片面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网上性早熟食物黑名单”。孩子出现性早熟的迹象,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根据医生评估制定适当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