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值夜班时,遇到一位心急如焚的宝妈过来带宝宝查血常规, 嘴里不停地抱怨着,宝宝发烧39.2度,好不容易来到医院给孩子看病,可是医生看了一下,也不开药,就让我们做血常规检查,血常规还要扎手指,孩子受罪,还得折腾半个小时才能开上药。血常规检查,几乎每次去医院都要做,到底有没有必要?密密麻麻的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上,列出了一堆项目和数字,结果怎么看呢?是不是故意折腾我们,为了增加医院收入呢?
其实,这个困扰宝妈的疑问也正是我需要向大家科普的检验三大常规之一——血常规。
随着医学发展,检查技术越来越高端,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血常规检查是血液检查里的血液分析,也最经济、最基本的检查。可以查出贫血、感染,也可以发现白血病,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疾病,有较强的提示作用,涵盖了身体很多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
一、化验单上的箭头说明什么?
“↑”表示超出参考值范围
“↓”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
没有箭头表示在参考值范围内
+
二、血常规检查包含20多个项目。到底怎么看呢?
其实,很简单,血常规20多个项目分为三大系统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儿童感染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有关的就是白细胞。其核心项目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血小板计数。
_1、白细胞(WBC):_防御卫士,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它们就像人体中的卫士,有外敌(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消灭外敌,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
_白细胞(WBC)“↑”表示_:细菌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_白细胞(WBC)“↓”表示_:病毒感染、严重肝病、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自身免疫性疾病。
_白细胞“↑”,同时中粒细胞“↑”_,可能考虑细菌感染。普通细菌感染也未必用抗生素,只有严重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超过80%,才需考虑使用抗生素。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孩子的病史、表现,再结合化验决定。
_白细胞正常或“↓”,淋巴细胞正常或“↑”_,可能考虑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显著增多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_单核细胞(M)“↑”表示_:感染、血液病可能。
_嗜酸性粒细胞(E)“↑”表示_: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可能。
_2、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_搬运工,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就像人体中的搬运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
_血红蛋白(Hb)“↑”表示_: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
_血红蛋白(Hb)“↓”表示_:各种类型的贫血、失血。
_三、血小板(PLT):_维修队,是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
当血管内出现破损伤口,血小板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凝血止血,就像人体内的维修队。
血小板数“↑”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血小板数“↓”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受抑、血液病等。
* 小提醒 *
略超出或低于参考值,不用太紧张,可能是个体差异或者仪器误差引起的,只要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当然,只是看懂血常规是远远不能诊断疾病的,临床疾病的诊断还要结合病史与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具体病症的确认还需遵听医嘱,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和诊断。
文章作者:陈瑞轩
编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