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外周血细胞涂片知多少

发布于 2023-07-02 16:03:19

作者:刘猛

单位:确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基于细胞形态学检查原理.应用显微镜人工镜检或自动化仪器对外周血细胞类型,数量及形态变化进行判读、分析的检验过程。

如果血常规结果或白细胞分类结果不正常,应该做血涂片检查。另外,当患有以下症状和体征,并且医生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时,也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

症状和体征包括:

1、骨痛 

2、疲劳或虚弱 

3、发烧

 4、黄疸(皮肤或粘膜黄染)

5、皮肤苍白

6、异常出血,包括鼻出血

7、体重下降

8、肝、脾、淋巴结肿大

(一)血涂片制备方法-手工推片法

(1)薄血膜推片法: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法检测结果异常的复查。

1)采血:取新鲜血液1 滴,置于载玻片的一端1cm 处或整片的 3/4处。

2)制备血涂片:左手持载破片,右手持推片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使血滴沿推片边缘展开。然后是推片与载玻片成30°~45°,匀速、平稳地向前移动推制成血涂片。

3)干燥:将推好的血涂片在空中晃动,使其迅速干燥。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可置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变形、皱缩。

(2)厚血膜涂片法:取新鲜血液1 滴于载玻片的中央,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由内向外旋转涂布,制成厚薄均匀、直径约 1.5cm 的圆形血膜,待自然干燥后,滴加数滴蒸馏水,使红细胞溶解,脱去血红蛋白,倾去水,血涂片干燥后即可染色,并用显微镜检查。本方法特别适合检查疟原虫、微丝蚴等。

手工制备血涂片要点:用血量约5ul,一般在3-8ul,依据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数量调整推片角度和速度,血膜长度为玻片长度的1/2-2/3。

(二)、血涂片染色方法

血涂片的染色方法很多,基本是从罗氏染色法演变而来。常用的染色液有瑞氏染液,姬姆萨染液、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麦格染液、Diff-Quik染液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罗曼诺夫斯基(Romanowsky)染色法对天青B纯度要求较高,且价格高,国内较难普及.目前国内多采用瑞氏染液,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可商购或自配。

细胞形态的准确识别依赖良好的制片及染色:

(1)染色偏酸:缓冲液过多,染液与缓冲液未混合均匀、冲洗时间过长等,可造成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原始细胞难以辨认,甚至干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辨认.

(2)染色偏碱:血膜偏厚、用蒸馏水或自来水代替缓冲液,固定时间过长、冲洗时间过短,染液过多,染液与缓冲液未混合均匀、未及时染色等.可造成嗜多色性红细胞无法观察.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无法鉴别等。

(3)染色过浅:染色时间太短、染液过少、涂片中有核细胞太多、血膜太厚、染液与缓冲液未混合均匀等。可造成有核细胞结构不清楚,胞核着色欠佳或不着色、核染色质结构偏细.颗粒着色欠佳或不着色。

(4)染色过深:染色时间过长,染液过多,可造成红细胞颜色偏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核偏深.核染色质结构变粗,胞质颗粒变粗变深。

对染色质量的评估,因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标准所使用的天青浓度较高。

目前多采用国内际准:

红细胞呈粉红色或琥珀色;粒细胞胞质粉红色、中性颗粒紫红色,嗜酸性颗粒橘黄色/橙色,嗜碱性颗粒紫黑色,胞核深紫红色;淋巴细胞胞质浅蓝色.胞质颗粒淡蓝色,胞核深紫红色;单核细胞胞质浅灰蓝色或浅紫红色,胞质颗粒紫红色或灰红色,胞核淡紫红色;原始细胞胞质蓝色;背景无染料残渣。

图片一

图片二

(三)、计数与分类

计数、分类一定数量的有核细胞(至少 100 个),同时注意各种细胞的形态,并要全片观察血涂片中其他部位(尤其尾部等血膜边缘部位)。

血涂片观察内容为:

(1)粒细胞系统:观察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注意有无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胞、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粒细胞分叶过度或过少、颗粒减少、双核、巨幼(样)变等。

(2)淋巴细胞系统:观察淋巴细胞数量及形态,有无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等。

(3)单核细胞系统:观察单核细胞数量及形态,注意有无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棒状小体等。

(4)其他有核细胞:注意有无有核红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瘤细胞、吞噬细胞等。

(5)无核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中央淡染区、色泽、内含物(包括疟原虫)及排列方式,注意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及豪周小体等数量:并注意观察血小板数量、大小,形状、颗粒、聚集性(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呈散在分布)、浆色及异常血小板等形态学特点。

外周血异常细胞:(1)生理状态下不出现在外周血中的细胞,包括各类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各类中幼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其他肿瘤性细胞;(2)可较少或较低比例出现的幼稚细胞,如中性晚幼粒细胞;(3)形态异常改变的细胞,包括反应性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毛细胞、淋巴瘤细胞、幼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等)、中毒性改变的粒细胞。

编辑:糖糖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