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T/ALT
临床上常用AST/ALT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ALT位于肝细胞浆内,而AST位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内,正常人AST/ALT比值为1.15左右,也就是AST较ALT稍高。
当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有肝细胞浆内的酶释出,ALT上升幅度较AST为大。急性肝炎早期,AST/ALT比值可降到0.56左右。肝炎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至正常。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胞浆、线粒体中的酶释放入血,以致血清AST升高幅度较ALT为大。如肝硬化时,比值可增高至1.44,慢性活动性肝炎比值也常高于正常。总之,肝病时AST/ALT比值<1,常提示肝脏损害较轻,AST/ALT比值>1,则提高肝脏损害较重。但是酒精对线粒体有特殊损害,90%以上的急性酒精性肝炎病例,AST/ALT比值>1,为一例外。
2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DBIL/TBIL)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未与之结合的即为未结合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之和即为总胆红素。
在胆红素异常的前提下,临床上观察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主要用于判断黄疸类型。DBIL/TBIL<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或混合型黄疸,>50%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在一部分TBIL正常的患者中,约有30%-50%的人DBIL/TBIL>20%,提示肝炎早期、无黄疸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肝癌早期。
3
白蛋白/球蛋白
(A/G)
白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由肝脏合成,反映有效肝细胞数量。球蛋白是多种蛋白的混合物,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多种糖蛋白、脂蛋白、酶类等,当肝脏受损,尤其是慢性炎症时合成增加。
A/G在肝脏功能状况判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当肝脏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受限,血液中含量会减少,从而导致A/G降低,降低程度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正常人血液中A/G不应<1.2,如果低于这个值,常见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肾病(蛋白尿)等会造成白蛋白偏低的疾病患者。A/G比值<1时称为白球比倒置,则提示肝脏功能严重损害,对诊断肝硬化有价值。
4
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TPSA)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和精液中的蛋白酶,具有高度脏器特异性。正常人约80%的PSA以结合形式存在。FPSA约占20%,是血液中小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的片段。肿瘤发生时,前列腺与淋巴系统间组织屏障破坏,PSA释放入血。
PSA是目前筛检前列腺肿瘤的常用指标。目前实验室检测的抗原包括TPSA与FPSA两种。TPSA>10ug/L吋,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TPSA在4-10ug/L之间时,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此时需要结合FPSA/TPSA比值,若比值>0.19时,前列腺癌可能性小。若比值<0.19时,前列腺癌可能性较大。需要注意一点:TPSA在正常范围时,FPSA/TPSA比值则忽略不计。
5
胃蛋白酶原I/II
(PGI/PGII)
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主要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是胃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PG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PGII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
常见意义如下:
1、PGI ≤ 70 ng/mL 且 PGI/PGII ≤ 3:胃黏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可能原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特别注意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
2、PGI ≤ 70 ng/mL 且 PGI/PGII > 3,胃蛋白酶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风险。
3、PGI > 240 ng/mL,PGII> 20 ng/mL,胃黏膜有破损,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或禁酒、两周后复查。可能原因:PG II 较稳定,但胃黏膜受攻击或受破坏时活动期的 PGI会明显增加。HP感染、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可致血清 PG I、PG II 增高。胃溃疡复发 PG II 增高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PG I、PG II 增高明显。
4、PGI 增高,PGII 增高尤其明显,PGI/PG II 下降,可能原因:Hp感染导致。
5、注意萎缩仅局限于胃窦时,PGI 及 PG I/PGII 比值可能正常。
编辑:种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