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引起,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早期寻找病原学证据以进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案例经过
患儿,女,3月13天。2023.04.28患儿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于广元市某院时发现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ALT 144 U/L、AST 83U/L、TBA 109.2umol/L)、巨细胞抗体异常(CMV-IgG:40AU/ml,CMV-IgM:22.7AU/ml)及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尿液:1.01E+03 copies/ml),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具体用法不详),建议随访肝功。
2023.05.08 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2023.05.15来我院门诊复查肝功检查及巨细胞病毒抗体仍然异常,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2023.05.15 肝功:ALT 416 U/L、AST 173U/L、TBA 93umol/L;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 726.13AU/ml,CMV-IgM 30.30AU/ml;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血清):阳性。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复方草苷酸苷保肝治疗。
2023.05.20 复查肝功:ALT 186 U/L、AST 59U/L、TBA 56.6umol/L,家属因患儿静脉输液困难要求出院。
2023.06.05 门诊随访肝功:ALT 91 U/L、AST 47U/L、TBA 10.7umol/L;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血清):阴性。
2023.06.12 门诊随访肝功:ALT 91 U/L、AST 46U/L、TBA 16.2umol/L;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 830.58AU/ml,CMV-IgM 5.18AU/ml。
案例讨论
该患儿仅3+月,属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因感染巨细胞病毒导致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该患儿2周前无肝炎临床表现,仅在因“急性支气管炎”于外院就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巨细胞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来我院随访时,该患儿肝功能较前明显恶化,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提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及保肝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明显好转,出院后门诊随访肝功能进一步好转,CMV-IgM正常,CMV-IgG进一步升高,CMV DNA转阴。回顾该病例,该患儿起病十分隐匿,在整个过程中无肝炎临床表现,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未见肝脏异常影像学表现,仅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肝功异常,进一步完善巨细胞病毒相关检查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容易失诊失治。
案例拓展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血清学阳性率很高,我国某地孕妇CMV抗体阳性率高达97.80%[1]大多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无症状,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致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肝炎症状、肺炎症状、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视网膜炎、胃肠道表现以及皮肤改变等,巨细胞病毒的组织嗜性与年龄及免疫状态等相关。
肝脏可因全身巨细胞病毒感染受累,也可单个器官受累。目前,巨细胞病毒导致的肝炎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主要与病毒造成的直接损伤及免疫损伤有关。儿童巨细胞性肝炎多慢性起病。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7 岁龄儿童症状性原发感染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表现为无黄疸型肝炎,而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以淤胆型肝炎最为常见[2];而成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多急性起病。
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是早期辅助诊断HCMV 感染的首选方法,可指导抗病毒治疗以及疗效检测,但目前仍缺乏广泛适用的阈值[2]。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取决于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病情的评估,目前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是更昔洛韦。
总结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起病十分隐匿。对于幼儿、器官移植、HIV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群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在排除肝损伤的其他因素时,我们应该警惕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尽早发现、科学评估和规范地抗病毒治疗是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诊疗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慧锋, 黄悦, 李红娟, 等. 河南省新密市孕妇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J]. 病毒学报, 2023,39(01): 105-112.
[2] 曾庆贺, 孟艳, 李玉香.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39(06): 1431-1439.
作者: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榕
编辑: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