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一下手指,就知道孩子缺不缺钙,绝大多数城里孩子都做过这样的检测。然而,业内人士却坦言,查血钙是最“坑爹”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到以毫克计算,却是困惑数亿家长的大心病:孩子到底缺不缺?该不该查?调查发现,正因为这些谜团的存在,一些机构浑水摸鱼,动不动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大行其道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他项目没有一点价值。”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验科医生小鲁举例说,“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虽不属微量,但它经常和其他微量元素放在一起检测。这种检测几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必谈的话题,许多医疗机构将这一项目纳入为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日前调查北京一家特级幼儿园的两个班,其中96%的学生都检测过微量元素,近70%测过多次,有一半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测的。
北京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孩子做常规体检、接种疫苗时就会给测微量元素。如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保健的婴幼儿,5个月、8个月和一岁半要各测一次微量元素。内蒙古、四川、吉林等许多地方的医疗机构也都主动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
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部分医院都有微量元素检测业务。一些医院检验科医生指出,检测大部分是医生主动开的,家长以为是例行检查,一般都没有异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副主任李斐说,临床上约1/3是家长主动要求测的。
据了解,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铜锌钙镁铁铅。检测的方式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其中后两种居多。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他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能做到的。所以国外基本不查,孩子没病不会给抽血。
“这种检测确实没必要。”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检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方法。即便是查静脉血,也只是血液水平,而不代表身体内的含量。
误导滥补有隐患
明知结果不靠谱,为何还要开展检测?“非常纠结,也很无奈。”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医生小苏说,医院领导要求开展检测,创收是重要原因。这是问题的根源,医务人员必须考虑生计。
小鲁也表示:“除血铅外,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除了有经济意义外无任何临床意义。医院之所以开展,有的是因为儿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错误认识;有的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主动戳穿这个事情,毕竟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可以多赚钱。”
据调查,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一次检查五项(除铅外)费用低的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
小苏表示,目前医院用的主要是国产试剂,五项检查成本厂家报价7元多,再加上仪器损耗以及人工等成本,这一项目的盈利虽不算太大,但它量大。他所在医院每天就有150个左右标本,每年幼儿园体检还有很多额外的标本,全年将近6万个标本。
“微量元素检测纯属炒作。除医院外,最大的赢家就是那些卖补品的商家,还有检测仪器和试剂的生产厂家。”小鲁说,这是一个产业链。
微量元素检测的滥用,再加上“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钙锌同补,增强吸收”等广告的轰炸,使部分医生和家长深陷迷局。一些临床医生不了解真相,过于依赖化验单看病;一些家长主动要求检测微量元素,如果医院不能测,还会认为医院水平差。这些使得孩子滥补微量元素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检测、开药增加家长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拿不靠谱的检验结果去指导用药,其中潜藏隐患。如补钙过量会有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等;锌过量则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
(来源:检验医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