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仪器尿酸检测结果相差十几倍,原因是

发布于 2024-04-05 11:09:54

前  言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来源主要分为外源性摄入和内源性产生,前者主要来自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后者则来源于细胞衰老坏死等。人体内合成的尿酸近1/3从肠道排出,其余2/3从肾脏排出。体内尿酸合成增多或肾脏、肠道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之则可引起低尿酸血症。尿酸过高、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尿酸测定也成为了人们健康体检中一项重要检查项目。

案 例 经 过

某日,在日常报告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份体检标本的尿酸结果偏低,UA<30μmol/L,通过查看标本状态发现并无异常,仪器无报警,当天仪器质控结果良好且在该标本前、后检测的标本结果均无异常。查看其历史结果,发现去年的体检报告显示其尿酸结果为396.8μmol/L,与本次检测结果相差甚远。为查明原因,便对该标本按异常结果处理流程进行复查,然而复查结果与之前的一致。但笔者还是觉得结果很不合理。遂使用另一厂家的仪器对该标本进行复查,结果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该标本UA结果为368μmol/L,与原来的结果相差达12倍。

图1:首次检测结果

图2:更换仪器后复查结果

用于复查的仪器当天质控结果良好且在该标本前、后检测的标本结果也均无异常,那为什么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会相差这么大呢?查看仪器的反应曲线,发现检测结果为UA<30μmol/L的仪器(后续称其为仪器1)其反应曲线与质控品的反应曲线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主副波长的吸光度在240-260秒之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40-260秒后出现下降。而质控品的反应曲线则是240-260秒之前上升不明显,在240-260秒后主波长出现明显的上升,副波长无明显变化。而用于复查的另一仪器(后续称其为仪器2)其反应曲线与质控品的反应曲线相比无明显差异。

图3:结果异常的标本在仪器1的反应曲线

图4:仪器1质控品的反应曲线

图5:结果异常的标本在仪器2的反应曲线

图6:仪器2质控品的反应曲线

尿酸测定使用的是两点终点法,且为升反应。查看仪器1说明书中关于其两点终点法反应曲线的介绍可知,在图3及图4的反应曲线中, 240-260秒期间测定的吸光度为加入了样本和试剂R1后测定的吸光度,260秒后加入试剂R2开始反应,在360-380秒期间进行了第二次吸光度即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测定。

图7:仪器1说明书

分析该标本的反应曲线,发现在加入试剂R1及样本后第1次测定吸光度时其主波长吸光度接近400(质控品吸光度在30左右),加入R2反应至第2次测定吸光度时主波长吸光度降至100(质控品吸光度升至100)。理论上加入R2至反应结束后因有色物质的产生,测定的吸光度应比反应前有所升高,但是该标本第1次测定的吸光度偏高,在终点时反而出现了下降。说明该标本在加入样品和R1之后应该是产生了干扰物质,使得仪器在第1次测定吸光度时测得了较高的值,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不正确。

案 例 分 析

那为什么相同的标本、相同的项目、相同的方法学,仪器2的反应曲线并未出现明显异常?

为了弄清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首先要明确是什么物质在仪器1检测的时候产生了干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当标本中含有高浓度的RF或者是免疫球蛋白时会对某些生化项目的检测产生干扰,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对该标本加做蛋白3项、免疫球蛋白3项及RF时,发现IgM偏高,IgM=12.81g/L,(图8),加做免疫固定电泳时,结果为:IgM阳性(+),κ链阳性(+)(图9)。IgM偏高造成生化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报道并不少,导致该标本结果异常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就是IgM。

图8:相关蛋白及RF检测结果

图9:免疫固定电泳结果

为了确认该标本的异常结果是否是由于高浓度的IgM引起,笔者使用PEG-6000试剂对IgM进行沉降。沉降后检测显示IgM结果为<0.08g/L,说明IgM沉降成功,此时UA为379.8umol/L,与仪器2的检测结果基本相符,且反应曲线也恢复了正常。由此说明确实是由于高浓度的IgM的存在干扰了仪器1对尿酸的检测。

图10:PEG沉淀后的检测结果

图11:PEG沉淀后的反应曲线

那为什么该标本在仪器2上检测却没有受到IgM的影响呢?翻看两个厂家的试剂说明书发现两台仪器在标本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仪器1在检测前将50μl的样品进行了5倍预稀释,IgM异常增高的标本在稀释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离子强度的改变而出现标本浑浊的现象,从而造成其在第1次测定吸光度时出现结果偏高的情况。为了验证是否是因为预稀释造成仪器1与仪器2之间的检测差异,对该标本在仪器外使用日立杯模拟仪器的加样过程,并用IgM正常的一份标本作为正常对照,观察标本在预稀释过程中的变化。

图11:结果异常的标本与对照标本按仪器1的步骤加入稀释液后

图12:结果异常的标本与对照标本按仪器2的步骤加入试剂后

当该标本按仪器1的预稀释步骤加入稀释液后,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而按仪器2的步骤加入试剂时,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均未出现浑浊,说明仪器1的干扰确实来自于预稀释这一步骤。

最终,通过不断的分析与验证我们明确了对仪器1的尿酸检测造成干扰的物质为标本中异常升高的免疫球蛋白IgM。由于两台仪器的检测过程不同使得IgM对仪器1的检测产生了干扰而仪器2未受到明显的干扰,从而出现了两台仪器检测同一份标本,检测结果却相差十几倍的现象。

知 识 拓 展

单克隆IgM为浆细胞或者淋巴样浆细胞增殖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IgM免疫球蛋白病主要包括:(1)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2)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3)IgM相关疾病(如高黏滞综合征、轻链淀粉样变性、冷凝集素病、冷球蛋白血症、IgM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器官增大、内分泌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皮肤改变综合征、Castleman病);(4)分泌IgM的多发性骨髓瘤(MM); (5)可能与IgM相关的其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本案例中的体检客户IgM增高,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提示:IgM阳性(+),κ链阳性(+),可能为单克隆IgM免疫球蛋白病。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想法,我们通过电话与其进行了联系沟通,并建议其到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

参考文献:

[1].李凯悦,雷桅,何原.低尿酸血症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37(10):1065-1068.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23.10.020

[2].张超,常岭迪,冯伟等.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OL].空军军医大学学报:1-13[2023-11-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526.R.20231007.1556.002.html.

[3].欧阳伟庆,李嘉燕,隋洪等.IgM-κ型M蛋白对尿酸检测的干扰及解决方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08):1147-1149.

[4]. Li B, Thompson S, Igot K, King R, Doogue M, Florkowski C. Artefactually low creatinine by Beckman Coulter enzymatic method due to immunoglobulin M paraprotein interference. Ann Clin Biochem. 2023 Nov;60(6):423-427. doi: 10.1177/00045632231190507. Epub 2023 Jul 23. PMID: 37482625.

[5].张婷,黄俊霞,高燕,钟玉萍,冯献启,孟繁军.单克隆IgM升高的B细胞/浆细胞肿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青岛 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7(03):459-462.

[6]. Tedeschi A , Conticello C , Rizzi R ,et al.Diagnostic framing of IgM monoclonal gammopathy: Focus on 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J].wiley, 2019(2).DOI:10.1002/hon.2539.

作者: 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陈宁  蔡名娟

编辑:熊熊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