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尿液是机体代谢的产物之一,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液总量在 1000~2000ml之间,平均1500ml,其中水是主要成分,占 95%~97%,溶质仅占 3%~5%。
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s) 又称尿沉渣,是指尿液中有具体形态的颗粒物质的总称。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结晶、管型、微生物、寄生虫等主要成分。准确地判断这些成分,对泌尿系统炎症、肾脏疾病、肿瘤细胞筛查、肾移植患者术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经过
最近轮转到体液组学习尿液检验,在众多标本中一例异常结果引起了我的注意。患者老年男性,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手术胆囊切除。尿10项结果:尿蛋白3+、尿隐血2+,尿液沉渣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管型数4.96/ul,病理管型数3.02/ul,根据复检规则蛋白2+以上,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诊断,依据仪器输出的结果判断是否有其他管型存在。离心镜检,尿液S活体染色,低倍镜下可见大量管型,如图2。
图2
转高倍镜,镜下可见透明管型:两边平行、两端钝圆,形态平直、弯曲或扭曲,偶见少量颗粒。颗粒管型:管型中有疏密不同颗粒占1/3以上。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完整红细胞,红细胞紧密排列 ,如图3。
图3
查看患者当日其他检查:
l 胸部CT:
1. 双上肺陈日病灶,双肺散在少许慢性炎症,较前相仿。
2. 对比前片,原右肺中叶微小结节已吸收。
3. 右肺下叶少许局灶肺气肿。
4. 主动脉及冠脉多发钙化。
l 血压结果:
生化全套结果
患者空腹血糖7.56mmol/l↑,尿蛋白3+,尿沉渣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肌酐、尿素在参考值范围内。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高血压,高龄这几项风险因素让我联想到了一种疾病——慢性肾脏病(CKD),查阅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如图4。
图4
指南明确肾损伤标志至少要≥3个月,翻看历史结果,发现患者2020年尿沉渣同样出现异常,如图5。
图5
至此,从各项指标的分析中可以提示患者确实出现了慢性肾脏病。该病发病过程隐匿,患者通常在肾脏专科以外的科室就诊时发现,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和低知晓率——“三高一低”的特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好在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如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所以筛查CKD意义重大。
案例分析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是尿沉渣中对肾脏病很有诊断价值的成分,不同的管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蛋白质和 T-H 蛋白浓度增高: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
(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减慢,促使肾小管远端形成管型。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病理情况下,也需要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等物质才能浓缩沉淀形成管型。
1、透明管型
形态:透明管型一般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有时一端可稍尖细),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参考值为0~1/LPF。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病理情况:透明管型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
2、颗粒管型
形态: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含量超过1/3 管型面积以上时,为颗粒管型。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孟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
3、红细胞管型
形态:管型中的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线,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总结
尿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因无创伤、易于获取及便于监测,对于排除和发现肾脏和泌尿道疾病、观察病程变化以及疗效的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无创肾活检”。管型作为尿液有形成分的一种,其大量出现往往提示肾脏有实质性损害。作为一名检验人员,我们要多留一份心眼,学会思考,积极沟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
参考文献
[1] 闫立志主编. 尿液有形成分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6.
[2]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8):902-930.DOI:10.3760/cma.j.cn112138-20221013-00755.
[3] 高翔,梅长林.《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9):735-739.DOI:10.19538/j.nk2022090108.
作者:王喆诤 周宜娟 孙美珠
单位: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糖糖